大概在五年前畢業時,搬到台北。找房子花了許多時間,台北的房子真的好貴,沒什麼錢、剛成為畢業生的我,在臺北科技大學後方的巷子租了一間雅房。後來的日子,花了許多時間探索台北的夜生活,也在短短的兩、三年間搬了三次房子,從雅房搬到套房,跟某任前男友同居了一段日子,在台北的不同區域遊蕩著。
第一份工作的前一天晚上
第一份工作在廣告公司,入職的前一天與當時滿常聯絡的朋友去了租屋附近的酒吧慶祝。忠孝新生這一區充滿熱鬧的夜生活,台北科大的學生加上光華商場、三創和華山文化園區就在旁邊,是個很熱鬧的區域。當時租的房子非常小,因為算是學生宿舍因此便宜了一點,單人床加上一個小冰箱房間就滿了,不過由於工作加上社交生活算忙碌,其實待在租屋的時間並不多,畢竟小小的房間一點家的感覺也沒有,無法長時間久待。現在仔細想想,那樣的房間一點也不適合人居住,租屋公司的道德良心實在需要提高一下。
B Line by A train 算是附近有名的酒吧,從一個不起眼的小門進入走上二樓,偏向現代的裝潢,昏暗的燈光搭配粉紅、藍色的霓虹燈,並不是最喜歡的風格,但廁所滿大的也很乾淨,加了一些分。當時並不是很懂的喝調酒,分不清楚有哪些基酒、怎樣的口感算是合適,喝的總是氣氛。
回到入職前一天的晚上,跟了兩個因為實習認識的朋友相約,她們比我大了一歲,不過那時候的她們還沒有開始正職的工作。聊著工作、八卦與生活,她們突然對了我使了眼色,眼神飄向隔壁桌的男生。後來她們告訴我了所謂三次眼神交會的淺規則,如果在酒吧或是派對這樣的場合,跟同一個男生有三次的眼神交會,這樣就代表著可以有近一步行動,有時候是男生會來請酒,如果是主動一點的女生則會自己前去聊天。多虧了她們都是長相不錯,也很會使用眼神的女生,當晚幸運的被請了幾次酒。
第二次去也是跟一位朋友,當時跟一個男生曖昧而苦惱,需要有人開導。儘管 B Line by A train 不是我特別喜歡的風格,但是是個很適合討論感情的地方,腥羶色的霓虹燈光、充滿年輕人的吵鬧聲,給人一種不管喝了多醉、不管說了哪些話,都不會有人批評你的感覺。
最後一次去則是跟一個在 Tinder 上認識的男生約會。那時候已經搬離了忠孝新生,也是即將離開台北前往倫敦的前幾個月。我的朋友們稱他為『張學友男』,因為他幫張學友做演唱會的舞台。記得我們先去了華山文化園區旁邊的橋下大叔吃飯,至今還對那滷豬肉念念不忘,那豬肉對這約會加分了許多,之後在華山散步了一下,最後才去了B Line by A train。那場約會結束後我們持續見面,約會了兩三個月吧,但因為我個人前往倫敦的計畫,所以並沒有打算在一起,但是保持了朋友的關係,之後幾次回台灣還是有見面,遇到有些人生問題還是會私訊問他,這樣的感覺挺好的。
第一份工作的最後一天晚上
第一份工作維持了半年,最後決定辭職自己接案。工作最後一天的晚上,跟著朋友們一起慶祝,總共大概十個人,一起去了 Roxy Rocker,現在似乎已經停業。有一陣子跟大學的朋友們很常去 Roxy 系列的酒吧,去的通常是為了音樂,Roxy 的調酒挺不好喝的,調的非常淡,基酒也不是很好。但是喜歡可以點歌的模式,也經常播經典老歌。
通常都是一群人去,至少五個人以上。個人最喜歡的是 Roxy 99,位在地下室,樓梯走下去後有兩個門,左邊通常人比較少,也有比較多座位,右邊則通常擠滿了人。 Roxy 是台北的老經典,喜歡搖滾樂的人都會去的地方,第一次去的時候並不知道這間店的故事,但是很喜歡播歌的 DJ 的風格,通常都是年紀微長的中年男子或女子,帶著眼鏡、有種國中中文老師的模樣(有可能白天真的是學校老師)。那樣的反差感,反而讓人感受到這群人對音樂純粹的喜愛。
那晚大部分都是大學的好朋友,跟兩位公司同事。其中一個同事我們都叫她美娟,是個酒量很差,喝醉之後會不停講英文的女生。而那晚也沒有例外,喝了幾杯之後她就在站起來要去廁所的瞬間滑倒了,滑倒之後還開心地與每個人擊掌。
在台北的第一年很常去 Roxy,但是後來音樂似乎越來越不同,又或是我們這群人長大了,所以慢慢的移往了不同的酒吧。
除了 Roxy 是這群大學朋友常去的地方,安慰劑也曾經是我們的聚集地。其中有個朋友在那裡當吧台,同樣是個播放搖滾樂的酒吧。安慰劑的場地不大,不是一個跟 Roxy 一樣可以跳舞的地方,但是調酒相對好喝許多,我們也總是挑朋友在上班的日子去,在吧台挑想要的水果混酒。其中一晚是一個朋友要入伍當兵的日子,我們買了剃刀,就在酒吧門口前把他的頭剃光了。
從搬到台北到第一份工作結束,時間並不長,決定辭職也是憑著一股氣,並沒有規劃太多。對一個台北新鮮人來說,我算是闖蕩的挺不錯的。跟著台北的夜生活,一間又一間的酒吧,再怎麼魯莽愚蠢的決定,都無法掩蓋掉年輕氣盛的姿態。經歷過倫敦的夜生活後,依然覺得台北的夜晚擁有一種魅力,又或是回憶中跟朋友一起度過的夜晚,總是美麗。